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女性主义认识论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

一、引言

鉴于科学研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女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普遍承认,女性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往往比男性研究者的学术论文更难得到学术期刊的录用[1-5]。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女性主义认识论,借以矫正这些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颠覆和改造以男性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恢复女性作为认识主体所应具有的合法地位和合理主张[6-7]。女性主义认识论与科学研究早已交织在一起,二者共生共栖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然而,女性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研究尤其是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却鲜有人论及。虽然有一些科学研究者提到了科学研究中的偏见与女性主义认识论相关,论及客观性、主观性、理性主义、相对性等问题,但往往浅尝辄止,对女性主义认识论的贡献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不提[8-9]。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探讨女性主义认识论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分析其理论批判、理论建构和发展取向。

二、女性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研究策略

与后结构主义批判相应,女性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科学研究策略,涉及客观性、责任、知识的证明、科学研究中的主客体二分等。用桑德拉·哈丁(Sandra Harding)的话说,女性主义认识论可以视为后继者科学,因为女性主义认识论旨在重建现代科学的原初目标[9-10]。虽然女性主义认识论摒弃了科学知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具体的非认识论价值观的可适性问题,但是,其并未摒弃科学实在这一根本宗旨。其学术旨趣在于重构知识证明的方式,而不是否定科学的合法性。其既不主张狭义的客观性,也不主张极端的相对主义,而是主张一种更为贴近现实存在的科学观[9]。在它看来,科学就是在社会世界所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实践,因此,科学是社会实践过程,而非个人行为。客观性、标准和程序均由科学共同体协商而构建,同时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这样,女性主义认识论框架下的科学观就对作为一种中立、普遍和自主的知识生产方式的传统科学观构成了严重挑战。这意味着,要想把握科学的实际运作方式就不能仅仅依靠逻辑规则和观察,还需要社会实践活动[9,11]。

传统上,在实证主义看来,只有证明的语境才能称得上是科学。同样,只有它才受方法论的管辖。至于发现的语境,即影响科学假设形成的因素,并非科学的组成部分,只能算是一种没有方法的创造性活动。其实,二者的界限难以厘清,一直相互交织在一起,前者所蕴含的价值观同样普遍存在于后者之中。这并不是说科学仅仅是传递主观价值观的工具,而是说我们必须承认其存在,并根据它来重新认识科学程序。女性主义者关注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将科学视为造成这些不平等现象的首要原因。因此,其试图改变科学生产知识的方式。同样,科学的目标并非追求真理,而是解决具体问题。换言之,科学必须回答什么是问题、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回答、用什么工具解决问题、什么答案才是有用的答案等。女性主义认识论者的目标就是认识现实,改变现实,消除不平等现象[9,11]。

虽然女性主义经验论者接受现有的方法论准则,但是女性主义经验论者认为,这些方法论中存在有害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偏见。即使科学声称其研究方法中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但它依然是以男性中心主义偏见的方式取得其研究结果。对此的唯一解释就是对研究方法的不充分使用。只有采用不含男性中心主义偏见的方法论,科学的质量才会提高。显然,女性主义经验论对科学的批判不够彻底。一方面,它强调主张政治价值观的好处,另一方面,它支持要求中立性的方法论。它强调科学不仅需要证明的语境,而且需要发现的语境,发现的语境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理解科学研究的结果至关重要。同样,价值观在科学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是由人组成的群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个体行为。因此,任何知识论都必须解释这一社会性特征。既然科学具有强社会维度,那么,科学就必须包括发现的语境和证明的语境。价值观在科学证明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经验是理论证明的主要依据,但其绝不是理论评价的唯一工具。价值观是背景假设的组成部分,经验要有意义就必须关涉价值观,价值观受经验控制。女性主义经验论怀疑科学的核心,质疑科学程序和客观性。由于偏见并非由个体的错误引起,因此,偏见就是歧视,就是为整个科学共同体所普遍接受的信念,是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石。因此,要消除偏见,知识生产就需要重新定位[9,12]。